8月27日,据《南方周末》报道,王小平在“悔过书”中提及了自己收受贿赂的初衷。
《南方周末》披露:在足球界人士眼中,纪律委员会的权力不容小觑。“一旦球员出现违规行为,判罚的轻重最终由纪律委员会决定。”某足球俱乐部工作人员表示,王小平作为纪律委员会的主任,常被视为拥有较大的决策权。
“这个机构堪称中国足坛的‘铁面判官’,肩负着惩治不良风气、促进公平竞赛的重任,在球员停赛、俱乐部扣分、取消比赛结果等关键问题上,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拥有最终决定权。”伍里川评价道。
而判罚的轻重,往往直接关系到竞赛俱乐部及球员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俱乐部而言。张磊指出,罚球员停赛对俱乐部影响显著,比如在打冠军赛时,若主力球员被停赛,将削弱整个球队的竞赛实力;在竞赛季,若被停场次较多,也会打乱后续的作战计划,给俱乐部带来巨大损失。
南方周末记者获取的短信信息显示,2019年5月,在足协杯比赛中,原河北华夏幸福足球俱乐部球员在比赛中肘击对方球员颈部被红牌罚下。比赛结束后,该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便向王小平询问,纪律委员会是否会对这名门将球员追加处罚,因次日还有中超联赛要打,球队希望明确是否安排该球员出场。
保级争冠比赛的结果,不仅关乎球队荣誉,也牵动着经济利益。“俱乐部若因比赛失利而降级,品牌价值将受损,投资人对俱乐部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主要取决于品牌价值。”王刚介绍,数年前,一场冠军赛的奖金可达千万元,这对球队上下都会产生影响。
“金元足球”时期,一些明星俱乐部为谋求长期利益,不仅会对重要判罚个例行贿,还会进行常规的上下打点。相关人士证词中透露,每年在中超联赛争冠或中国男足抽点球员、球员违规处罚、球队商务处罚等事项中,俱乐部A都会安排人员给中国足协官员送钱,以求他们关照和支持俱乐部A。
判罚的轻重,对不同球员产生的影响各异。“球员通常每周都要参赛,停赛一两场对大部分球员影响不大,但停赛场次多了就会有负面影响,因为球员一旦停赛,再恢复竞赛状态需要时间,停赛四场以上就需要一定的恢复和磨合成本。”张磊说,对于非天赋型主力球员而言,若判罚停赛场次过多,其位置很可能被替补球员取代,其主力位置也可能再难夺回。
在薪资待遇方面,大部分球员都不会因停赛多少而受到影响,除非被终身禁赛。“因为球员都是年薪制,绝对主力的收入与踢球场次无关,可能有些普通球员在签合同时会被要求参加一定数量的比赛。”张磊解释道。
足球俱乐部虽有行贿的动机,但向纪律委员会成员行贿并非易事。张磊介绍,改组后的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成员多为职业律师,不乏年薪数百万上千万元者,“纪律委员会只是兼职,大部分人是为了社会声誉或个人爱好才参与,受贿的风险回报率太低。”
对于受贿的初衷,王小平在“悔过书”中写道,他在去俱乐部讲课时,发现众多球员、教练驾驶豪车,经济条件优越,心中深受触动,思想开始转变;再加上足协管理混乱,多人以权谋私,为了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养老有保障,他也开始收钱。
判决书显示,在荆州监委办案期间,王小平如实交代了监察机关已掌握的收受原河北华夏幸福足球俱乐部55万元、原武汉卓尔职业足球俱乐部30万元的事实,并主动交代了监察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受贿情况。
对于为何做有罪供述,王小平在“悔过书”中提到,专案组工作人员真诚相助,通过近500次的学习、教育、启发、引导,要求自己面对现实,端正态度;相关人员指出,自己与其他人相比受贿数额和社会危害程度较小,在足协又是兼职,相当于一棵病树,需要治疗,若是烂树就要连根拔除了。